2025年7月28日,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经济管理学院砺锋青年实践团队,沿着沂河的蜿蜒河流,抵达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走进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开启对“人民楷模”精神密码的深度探寻。此次参观是团队围绕“探寻朱彦夫精神密码:红色教育基地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主题开展的首场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学习,为后续研究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展馆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一帧帧震撼人心的影像,串联起朱彦夫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到拒绝部队疗养、执意回到贫困家乡的坚定选择;从用残肢拄着双拐丈量山路、带领村民凿山开路的奋斗身影,到趴在炕上用嘴衔笔、残臂伏案写下33万字《极限人生》的不屈姿态。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与史料的直观呈现,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这位“时代楷模”与命运抗争、为群众谋福的每一个瞬间。


“当看到他用仅剩的右臂夹着笔在纸上艰难挪动的手稿复制品时,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极限人生’。”团队成员焦佳铭在参观后红着眼眶说。带队老师王洁则表示:“朱彦夫事迹展览馆不仅是红色教育的阵地,更是精神传承的宝库。他身上的忠诚品格、奋斗精神、为民情怀,正是我们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应汲取的成长养分。

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对朱彦夫精神的核心内涵有了具象认知,更深刻体会到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活教材”的育人价值。正如带队老师刘文娟所言:“只有真正触摸到英雄的精神根脉,才能读懂红色资源如何从精神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动力。”这也为团队后续深入张家泉村调研红色教育基地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埋下了充满思考的种子。
撰稿人:赵志刚
一审:王洁、刘文娟 二审:杜锋 三审: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