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暑期社会实践团古桑新韵实践小队在研究院副院长徐海玲的带领下奔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围绕古桑产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在传峰椹果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刘传峰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负责人的共同带领下,团队成员实地探寻古桑产业发展脉络,思考产业振兴新路径。

在颐寿园内,百年以上古桑树群郁郁葱葱——两万余棵古桑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李经理向师生讲解了桑树及桑黄的生长特点和经济价值,天然桑黄人工培育潜力巨大,霜后桑叶亦具药用价值。这些信息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保护古桑资源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走进古桑产业研究院,博物馆展陈将千年古桑文化与现代产业成果巧妙融合,桑叶茶、桑葚酒等产品琳琅满目。讲解员介绍,人工种植桑黄已取得与天然桑黄相近的功效,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团队成员从产品研发、品牌延伸等方面热烈交流,探讨如何依托科研力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探访农业合作社过程中,刘传峰坦言,古桑产业虽有独特优势,但受倒春寒、病害等因素影响,桑葚产量面临挑战;销售仍以线下为主,鲜果长途运输受限,即使冷链也难以覆盖更远市场。针对这些痛点,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拓展线上渠道、优化采摘方式、探索深加工产品等建议。

此次实地调研,以实践为桥,连接课堂与产业现实,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未来,学校及研究院将继续鼓励青年学子以智慧与热情投身乡村振兴,让青春力量助推古桑产业焕发新生机,绘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画卷,让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助力古桑产业破局发展。
(撰稿人:梁玉洁、高奕;审核人:徐海玲;终审:孙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