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省优秀教师 秦旭

发布日期:2025-07-10    作者:     来源:     点击:

秦旭,女,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硕士、教授,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主要成员;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现任必威betway东盟体育园艺学科带头人。该同志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用最大的工作热情致力于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服务,赢得了学生和产业人员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坚持政治学习,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多年来,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历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倾心教学和科技助农,注重把党的对大学的殷切期望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融入教学中,把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宣传给农民,把新成果、新技术传授给群众。

立足岗位职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从教15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在教学工作中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主讲《蔬菜栽培学》《设施蔬菜栽培学》《土壤肥料学》《茶树栽培学》等课程,年均学时400多个。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与思政课教师团队合作,坚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体现育人特色,深挖课程育人元素,用当代中国成就鼓舞学生自信,用农学泰斗奋进事迹感动学生心灵,用三农期待和乡村振兴需要激励学生担当,用引路学问探究增强学生本领。努力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积极探索,《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突出了产科教融合的专业特色,优化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获批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持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服务本领。持之以恒强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更好服务于教学。近年来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比赛30场次,认真撰写学习总结报告,将所学成果带入教学工作,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益。其中带班赴浙江大学让其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后来的教育教学中,时刻把握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趋势、时刻牢记“课程思政”核心理念,时刻思考“新农科”发展与育人的联动,提升了做好新形势下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注重教学创新,立志培养优秀学生。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教学理念,致力于研究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田间授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针对农学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知识传授质量,加大线下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以金课教学标准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教学特色鲜明,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承担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和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成员,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

发挥双师特长,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作为涉农专业的带头人,在校内直接参与管理3300平方米的设施教学基地,在校外建有6个教学实践基地,充分研究企业需求和岗位群需求,“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科技引入教学内容。发挥双师特长,积极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每年度带学习型社团1个,第二课堂兴趣小组3个,管理1600平方米日光温室,寒暑假先后带领82名同学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助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带领学生品味泥土的芬芳,用汗水浇灌劳动果实,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多次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注重科学研究,倾力普及实用技术。任山东省现代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工作以来主持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和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奖励8项,主持获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4件,主持制定并发布实施国家行业标准1项,实施省级标准7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7项;制订省级地方标准7项、技术规范12项;发表研究和科普论文50多篇,主编《绿色茶园现代栽培技术》等专业书籍7本,总计50多万字。被省科技厅和济南市科技局聘为省扶贫科技特派员、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和济南市科技特派员,是省新型经营主体培训讲师,每年参与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和指导农民2000人次以上。与必威西蒙体育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结对子,通过课堂培训、田间课堂、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协助6个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了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培训工作,始终把感恩农村、回报农民作为自己科研服务社会的主旋律,活跃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