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张忠峰

发布日期:2025-07-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张忠峰,教授,国土资源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航空学院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山东省政府“齐鲁乡村之星”、全国园林绿化优秀项目经理、中国园林绿化行业优秀企业家、济南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山东省林业保护发展智库专家、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国赛/省赛评委、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一、聚焦专业,实现科教融通

张忠峰教授深耕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古树名木保护和林下经济等领域二十余载,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者转身为高校教师,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研实践全过程。他提出“学术育人”新范式——通过真实科研项目驱动教学实践,让学生将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长才干、提升本领。尤其是他带领的“古树名木保护”、“林下经济”、“生态河道”团队,不仅相关成果获得“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项,同时将泰山古树作为科教融通的鲜活案例,在守护千年古树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了学术育人的目标。

二、深耕学术,扎根育人土壤

学术育人需要扎实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张忠峰将课程设计作为知识传授的“智慧主根”,实习实践成为“实践侧根”,通过“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完整认知框架。

特别是他带领师生团队运用无损检测、数智化监测等前沿科学技术,为泰山千株300年以上的古树以及“秦松”“汉柏”“唐槐”等23株世界遗产要素建立健康评估和监测体系。在乡村古槐修复项目中,团队通过实地监测古树数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这一过程团队不仅提升了科研技能,更在亲历生态保护工作中学会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对新时期生态文明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切的体悟。

三、成果丰硕,绽放育人之花

近年来,张忠峰教授承担纵横向课题31项,合同经费超过1000万元,包括山东省科技厅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等省部级、厅级教科研课题22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发表论文48篇,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在指导大学生竞赛方面,带领学生获得第三届全国林业草原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及以上奖励35项(其中产业命题赛道奖励11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5项;获得教育部认可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5项。同时被授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优秀指导教师、“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跨界融合,培育时代新人

在信息化浪潮下,张忠峰教授打破校园与社会的藩篱,以古树名木保护、林下经济、生态河道等项目为依托,探索出成果导向的育人模式。将项目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的同时,整合风景园林、森保、遥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形成跨学科团队协作机制,为青年教师提升教科研水平提供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开辟更多实践通道。让团队深刻领悟“需求牵引价值创造”的真谛,使象牙塔里的知识真正服务于社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在教学育人的道路上,他愿做永远的播种者,用知识的雨露滋养每一颗年轻的心灵,让学生既能扎根沃土,汲取成长的养分,又能仰望星空,追逐梦想的光芒。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教师的深刻内涵,为教育事业书写着绚丽的篇章。